3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以《沿江機場建設扎實推進——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插上“翅膀”》為題,關注報道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該工程重要組成部分——合肥新橋國際機場T2航站樓工程項目南北指廊和綜合交通中心項目均由安徽建工集團承建。
眼下,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正緊張有序推進。
總建筑面積36.98萬平方米的T2航站樓目前主體結構已通過工程質量驗收。當前,正進行機電安裝及精裝修。按計劃,T2航站樓南北指廊項目將于2025年底完成全部施工內容,整體工程預計于2026年6月全面竣工交付。預計到2030年,可滿足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4000萬人次的需求。
綜合交通中心項目涵蓋基礎綜合交通中心及高鐵、地鐵站的先行工程,規劃接入合新六城際鐵路和合肥機場地鐵S1號線,總建筑面積33.06萬平方米,建筑體積達270萬立方米,是安徽省已建公共建筑單體中,地下建筑體積最大的工程項目。目前該項目已順利完成地下主體結構封頂,當前正有序推進旅客過夜用房、多功能廳的鋼結構施工,以及地下車庫的二次結構作業與裝飾裝修工程。施工高峰時期,現場投入人力達2400人,近200臺機械設備同步作業。按照工程進度規劃,預計將于 2025 年底圓滿完成全部施工任務。
作為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上述兩項工程成功應用了多項行業新技術、新工法與新型裝備。
T2航站樓項目采用“雙港灣+雙L”的建筑構型。建設過程中,項目搭建全專業BIM協同平臺及云端協同管理平臺,建立1:1全要素數字孿生模型,進行三維可視化交底和虛擬施工模擬,使得圖紙審核效率提升40%、管線綜合優化效率提升400%、專業協同效率提高30%,大幅節約了返工成本,壓縮關鍵路徑工期20天,整體進度提前15%。項目累計斬獲省級BIM獎項9項、全國QC一等獎1項、省級QC獎項8項、安徽省質量管理創新二等獎。
為保證旅客舒適度,綜合交通中心項目采用了鋼彈簧隔振支座,并創新研發了緩粘結預應力技術,極大降低了建筑結構的振動和噪音,有效控制了梁板裂縫的產生,確保了旅客過夜用房安全,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和使用壽命。其中,鋼彈簧隔振支座在安徽省內尚屬首次應用,隔振器頻率低至3Hz,這一指標在國內同類技術中處于先進水平。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是安徽省首個集民航、城鐵、地鐵和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后,將顯著增強合肥區域航空樞紐的綜合功能。安徽建工集團將持續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全力助推安徽省航空運輸能力提升,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